论坛特别设置了博士生研究成果分享环节,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展示平台。来自不同领域的五位博士生带来了各具特色的研究报告,展现出年轻一代研究者的创新活力。
第二临床学院刘彦超博士生关于《催产素在慢性睡眠剥夺小鼠社会记忆缺陷中的恢复作用》的研究,巧妙结合了神经科学与行为学方法。“这项研究为治疗轮班工作者和社会功能受损患者提供了新思路”。点评专家如是评价。
第一临床学院王铮博士生关于《hUC-MSCs外泌体通过miR-499a-5p/ETS1/GPX4轴诱导HSCs铁死亡缓解肝纤维化的机制》的报告则展现了基础研究的深度。他通过大量实验数据,详细解析了外泌体调控肝星状细胞铁死亡的分子机制,现场专家对其研究的系统性和创新性给予了高度评价。
第二临床学院付方胜博士生带来的《负载柳氮磺吡啶的枯草芽孢杆菌治疗骨髓炎的实验研究》,将微生物疗法与骨科疾病治疗创新性结合。他研究的这种“活体药物递送系统”不仅提高了药物靶向性,还显著增强了治疗效果。“这项研究体现了学科交叉的创新思维”,专家陈畅教授点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