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研究生培养单位:
根据《关于2023年武汉大学研究生导师育人方式创新项目立项建设的通知》要求,为全面了解导师育人方式创新项目(以下简称“导师育人项目”)的建设进展情况,强化过程管理,并利于新年度项目经费发放使用,研究生院拟对2023年立项建设的导师育人项目进行中期检查,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检查对象
2023年所有立项建设的导师育人项目,共计62项。具体如下:
单 位 |
项目名称 |
申请人 |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
翻译拔尖人才培养创新项目 |
马萧 |
以学术支持为中心,构建英美文学方向研究生导师育人体系 |
王爱菊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问题驱动式的成人教育——研究生导师育人创新路径探索 |
肖珺 |
文学院 |
研究生学术写作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
李松 |
文学图像学——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吴光正 |
历史学院 |
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化考古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李英华 |
如何指导研究生写好高质量学位论文 |
刘礼堂 |
珞珈史地沙龙与研究生论文写作培养 |
郑威 |
哲学学院 |
哲学学术写作训练 |
苏德超 |
心理咨询专业实践育人方式的创新建设 |
王志云 |
信息与管理学院 |
面向研究与实践前沿的信管类研究生培养方式创新研究 |
安璐 |
数智赋能研究生创新选题方式方法研究与应用 |
陆泉 |
保密管理专业人才“政产学研用”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
赵杨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全球经济动态、治理与政策研讨班 |
张天顶 |
基于跨校联合指导的家庭金融专题研讨会 |
周洋 |
法学院 |
数据法学创新人才培育学术工作坊 |
张素华 |
模拟实训与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 |
乔雄兵 |
编辑与管理法学期刊:研究生综合学术能力培养的提升 |
秦天宝 |
政治与公共管理 学院 |
社会调查实践育人方式创新研究 |
吕普生 |
基于咨政服务工作培养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
薛惠元 |
社会学院 |
跨校联合指导与实践育人:研究生培养方式新探索 |
崔应令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中共党史党建学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方式创新研究 |
唐皇凤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随机算法”专题研讨会 |
刘伟 |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分子医学方向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 |
杜宇昊 |
“产学研”融合模式下的电化学学科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 |
钱江锋 |
生命科学学院 |
提升研究生科研写作能力的创新性探索 |
杜海宁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团体辅导模式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
朱联东 |
水利水电学院 |
复杂环境下国际引领型水利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
陈杰 |
面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求的“工程思政”工科实践育人探究 |
严鹏 |
生态水文学交叉学科研究生跨校联合培养 |
王纲胜 |
面向“双碳”战略目标的水利类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
尹家波 |
电气与自动化学院 |
“教学-科研-竞赛”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
刘飞 |
基于野外火箭引雷试验基地的研究生创新培养方式研究 |
蔡力 |
动力与机械学院 |
先进制造领域研究生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
周圣军 |
“双碳”背景下智慧能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郭江 |
“新工科+大健康”背景下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 |
雷祎凤 |
城市设计学院 |
跨学科视野下的“遗产保护”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
童乔慧 |
建筑遗产跨校跨学科学术工作坊 |
郑静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胡衡 |
基于“师生学术共同体”的青年导师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黄理志 |
计算机学院 |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中外跨校联合指导模式探索 |
王中元 |
校企协同创新与人工智能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 |
张乐飞 |
电子信息学院 |
宽带认知被动雷达专题研讨 |
万显荣 |
推进科研实验室文化建设——以雷达与信号处理实验室为例 |
周浩 |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
校企联合遥感全产业链创新育人模式研究 |
巫兆聪 |
国家网络安全学院 |
产学研融合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
吴黎兵 |
基础医学院 |
基于发育毒理学转化研究的创新育人模式研究 |
郭喻 |
第一临床学院 |
研究生线上会议教学策略与实践 |
程艳香 |
以PDCA循环结合混合微课教学来提高岗位胜任力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
李新 |
医统交叉模式下临床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 |
朱占永 |
灾难医学情景模拟教学工作坊 |
夏文芳 |
第二临床学院 |
基于创新创业指导工作坊的医学研究生就业价值引领教育研究 |
周芙玲 |
基于BLOOM分类法的护理专业学位多元协同育人新生态的构建 |
朱小平 |
双一流背景下交叉学科创新型研究生培养 |
吴猛 |
学习共同体在护理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基于多维度、递进式模式的视角 |
孙慧敏 |
口腔医学院 |
基于PCT模式的全英文沉浸式Seminar对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
撒悦 |
公共卫生学院 |
合作共建科研平台,深化基地协同育人作用 |
燕虹 |
护理学院 |
以“知恩-感恩-报恩-施恩”为路径提升研究生学习幸福感和专业自豪感的探索与实践 |
欧阳 艳琼 |
卫星导航定位技术 研究中心 |
“校企联动”的北斗人才协同创新能力培养 |
张提升 |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 |
“智能无人系统”学术工作坊 |
庄园 |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中心 |
武汉大学阳明学研究工作坊 |
张杰 |
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 |
文化遗产“馆校协同”培养模式创新 |
肖波 |
二、工作安排
1.各项目负责人对照项目申请书,对项目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收集整理相关成果证明材料,并填写《武汉大学研究生导师育人方式创新项目中期检查表》(见附件)。
2.2024年1月10日前,相关培养单位将审核签字盖章后的《武汉大学研究生导师育人方式创新项目中期检查表》及代表性成果证明材料复印件,纸质版1份报送研究生院A407办公室,电子版发指定邮箱(联系人:胡老师,电话:87673538,邮箱:1944588872@qq.com)。
3.研究生院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结果(通过、暂缓通过、不通过)在研究生院官网公示。
4.公示期结束后,通过评审的导师育人项目将拨付后期资助经费;评审暂缓通过的导师育人项目须参加下一次专家评审,并根据下一次的评审意见决定是否给予后期资助;评审不通过的导师育人项目将终止后期资助。
特此通知
附件: 武汉大学研究生导师育人方式创新项目中期检查表.doc
研究生院
2023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