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武汉大学跨学科博士学术沙龙第二期成功举行
2014年4月25日,由武汉大学研究生院主办,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大学研究生党建研究会承办的第二期跨学科博士学术沙龙在马克思主义学院218会议室成功举行。
本次学术沙龙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困境与走向”为探讨主题,来自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物理学院的五位博士研究生分别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等专业角度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多维度的解析,来自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刘俊祥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曹亚雄教授对五位博士和与会同学的的发言进行了鞭辟入里、深入细致地点评,本次学术沙龙主持人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代红凯。
来自物理学院的钟江博士的发言题目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若干思考”,他从权力的本质介入,深刻分析了权力必须关进制度笼子里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他认为从权力的本质来看,权力具有天然的膨胀性和腐蚀性,容易令掌权者滋生权大于法的心态,从权力的实现过程看,作为权力实现的中介——个人,由于认识,感情,品德或其他方面的不完善性,不可能百分百地,绝对正确无误地按照权力的应有目的来运用它。因此权力游离于制度的制约监督之外的情况时有发生,而规避这种现象,必需从优化权力,加强司法监督和人民监督这几个方面着手。
来自法学院的张小帅博士发言题目为“宪法思维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他以宪法思维内涵的两个基本方面为出发点深入解读了宪法思维在治国理正中的作用。他认为,所谓宪法思维就是限权思维(对权力作恶的推定)和保权思维(对权力作善的推定),限权思维即是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包括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和权利对权力的制约,保权思维即是对权利作善的推定,能够在社会中培养一种良好的权利文化、道德文化。要加强两种思维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必需通过三个方面予以实现,1.要将党的主张及时地通过人大途径上升为国家的法律,2.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守法,限制自身权力 ,3.为权力接受外界监督创造制度化的途径,要保障公民享有一定程度的言论自由。张小帅博士的精彩发言博得在场同学阵阵掌声。
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陶然博士、郭昱琅博士从市场营销的专业视角对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关系进行了解读。他们认为当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推进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是政治结构上的诸多弊病已经成了市场经济继续发展的巨大障碍,中国中产阶级的弱小、社会结构流动性的阻塞,包括社会信息分享的不均平性,都阻碍了消费市场的发展。他们认为要做到完全放权的政治体制设计,必需保障全体公民的消费自由,政府要做好公仆或保姆角色。
最后两位发言人为来自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董明媛博士和何飞博士。董明媛博士的发言题目为“政治版中国梦的喜与忧”,她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进行了生动通俗的解读,并从道路、力量和精神三个层次阐述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撑,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之源。何飞博士的发言题目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政治体制改革探析”,他基于政治学的视角,以深厚的学术素养,从治理现代化概念的提出、演进及中国共产党提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要性和及时性等视角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的透视。
本次跨学科学术沙龙的两位点评老师刘俊祥教授和曹亚雄教授,他们以认真严肃的学术态度、通俗幽默的语言风格、深入浅出的理论阐释、鞭辟入里的观点见解,对6位博士的发言和同学的提问进行了精彩点评。两位老师指出,这次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这一前沿重大问题进行学术交流,对大家、对自身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希望能够更多地举办这种性质的学术沙龙,以加强不同院系博士之间的学术交流,打破学术隔离的壁垒,开阔彼此之间的学术视野。最后,此次跨学科博士学术沙龙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代红凯供稿 尚耿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