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探索

研究生学术平台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2014年博士论坛、暑期学校活动开展踊跃

时间:2014-12-01 00:00:00    来源:    点击:

2014年博士生学术论坛、暑期学校活动,进一步发挥了我校优势学科辐射作用,促进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对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2014年共开展19个(其中暑期学校8个、博士生学术论坛11个)主题项目研究生学术平台活动,是学校和培养单位共同出资项目,学校对每个暑期学校平均资助8.5万元,每个博士生学术论坛出资4.5万元,共计投入接近120万元。参与者来自全国不同培养单位(北(医)大、清华、人大、北邮大、复旦、上交大、南大、东南大、厦大、电子科大、川大、西电子科大、中科大、中科院、华科大、武汉理工大、华农大等100多所部委、省重点高校及境外高校),专家、学者、博士、硕士研究生约1000余人,学术论坛点评专家近40余人。收集学术论文达500多篇,有些高水平的优秀论文通过论坛讲座,经专家评(审)议分为一、二、三等奖的论文达200多篇,并汇篇成论文集,有些优秀论文已经被核心权威期刊正式发表。暑期学校开设学术前沿优质课程、科学研究专(论)题50多门, 邀请校外授课(含境外)导师达60多人。

学术创新平台活动涉及博士生学术论坛主题分别为:发展广告学与传媒经济、新材料与新史学、妇产科学、消化系统内镜诊断新技术、数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运用、跨学科视野中的语言文学新问题研究、中国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国际法、珞珈国是论坛—全国政治与公共管理类研究、全球本土化视野下的戏剧影视前沿问题研究、社会与自然、指点江河 宏禹兴国;暑期学校主题分别为: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社会学研究方法、全国财税法研究生暑期学校、口腔生物学研究、图书情报方法与前沿、现代信息系统与信息处理、中国与法语、复杂地理计算与空间信息可视化。学术论坛每场(或小分场)效果明显。如:哲学院“社会与自然”来自全国名校哲学博士生提供40篇论文,其中自然与社会的理论经验研究19名博士生学术论坛对环境美学、价值范畴、社会资本、制度环境与环境生态治理等的实证结果研究与汇报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展开分析、论坛及讲座,点评专家对以上博士论坛进行评论,并互相切磋,营造了学术交流氛围,点出他们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获奖的论文基本上进入中国知网数据库,提高论坛的学术影响力;又如第一临床学院消化内科学来自全国14名博士生,在影响消化系统的病理机制作了一一详述,论坛演讲十分精彩,涉及到临床与基础科研成果与前景展示都很详实,课题设计严谨,展现出高水平的科研实力及素质,参会者也分享了难得的科研经验及经历,旁听者也同时深受感染和启发。点评专家与博士生互相交流和沟通,气氛活跃,激发博士生们的科研热情,拓宽了眼界和视野,增长了知识,领悟了真正的科研精神与精髓。暑期学校: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空间信息科学,面向世界(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俄罗斯)等22个国家共招收300余名中外学者齐集珞珈,此次的课程学习将持续9天,以“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为主题,邀请了测绘科学和地理信息科学研究领域的海内外国际著名学者授课,课程涵盖了空间统计、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移动激光雷达扫描技术,课程注重学员实践能力的锻炼、上机学习,把知识融入实例中,直接用于实际中融合所需的资料,独立完成作业等,充分发挥侧绘科学的优势,旨在拓展我国地球空间信息科学领域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启发创新思维,提升培养质量。又如: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部肿瘤研究新进展”研究生暑期暑期学校(邀请讲学专家22人从事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相关专家及全国颌面外科领域知名专家),16个省(市)17所大学科研部门,学员60余人),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国际知名学者们都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学术成就奉献给了所有学员,他们的真知灼见、谆谆教诲,赢得了所有学员的一致好评。专家们的旁征博引,幽默风趣,让学员们感受分享了不同风格、不同领域的学术大师的风采。参加学员们认为满怀希望而来,满载收获而归。学员都是奔着学术大师和先进理论、前沿的课程而来,正如他们所期望的一样,所见所闻,耳目一新,极大开阔了他们的学术视野。也都能虚心好学,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及交流机会,课堂上专心致志听讲,争先恐后提问;课后通过多种平台和途径交流心得,畅所欲言。甚至吸收“985”、“211”高校参加暑期学校学习的优秀本科生学员,被我校有关学院接收免试录取硕士生,为招录优秀生源奠定良好的基础,扩大了武大声誉和影响力。

2014年学术创新计划为学术论坛活动的专家、博士生完成了在学术思想上的互动交流与碰撞,为博士生营造了学术氛围交流的平台,为进一步开展高质量、高水平和基础研究提供了灵感和思路,激发了创新潜力,开拓了学术科研视野。研究生暑期学校根据不同的学科专业开设若干门基础课、前沿顶级课程,科学研究专题等,有效地帮助研究生开阔,优化知识结构,拓宽了研究生知识基础,为其他培养单位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为研究生提供了学科最前沿知识和成果的课程,促进了优质研究生教育资源共享,推动了研究生课程的改革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培养处 方贵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