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探索

武汉大学2015年第2期博士研究生跨学科沙龙在中南医院成功举办

时间:2015-04-21 00:00:00    来源:    点击:

2015年4月8日晚上,由武汉大学研究生院主办、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承办的武汉大学第2期博士研究生跨学科学术沙龙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科研中心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

本期沙龙的主题为“量子点成像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沙龙邀请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和中南医院的优秀博士研究生就沙龙主体相关内容进行汇报,并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李雁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汪付兵副教授和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陈红雷副教授对汇报内容进行点评。

本次沙龙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王林伟主持。王博士首先致欢迎辞,对前来参加沙龙的点评嘉宾及研究生人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汇报主题进行了简单介绍,阐述了联合计算机学科、化学学科及医学学科,就量子点成像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行跨学科探讨的重要科学价值。随后,各位参加沙龙的博士研究生结合本次沙龙主题,分别做了精彩的汇报。

首先,来自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的赵静雅博士做了《近红外量子点在肿瘤成像中应用》的汇报,赵博士首先介绍了近红外量子点的发展历程和其在肿瘤活体成像中的优势,重点阐述了Ag2S和Ag2Se量子点的合成、成像优势和研究进展,并动态展示了这两种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的量子点在活体肿瘤成像应用中的情况。

紧接着,来自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吴玲玲博士做了《基于荧光/磁性纳米球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汇报。吴博士首先回顾了循环肿瘤细胞的研究背景,简单介绍了基于量子点的磁性纳米球的构建、修饰及优良的其光学性能,重点突出了磁性纳米球和荧光-磁性-生物靶向三功能纳米球在检测循环肿瘤细胞中的应用。

随后,来自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屈爱平博士做了《基于病理图像分析的乳腺癌诊断和预后研究》的汇报。屈博士首先就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在组织图像分析中的应用做了简单回顾,随后重点介绍了利用自己开发的图像识别技术在识别和分析各种乳腺癌组织病理图像中的应用。

接下来,来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方敏博士做了《基于量子点标记分子探针的肿瘤微环境研究》的汇报。方博士首先介绍了世界和中国癌症的流行病学情况,说明了肿瘤微环境的重要性,概述了量子点成像的优势,重点汇报了量子点成像研究肿瘤微环境中多种复杂成分的成果。

最后,来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王林伟博士做了《量子点成像结合计算机分析技术研究乳腺癌侵袭行为》的汇报。王博士首先介绍了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量子点成像的优势,详细汇报了量子点单分子探针及多分子探针结合计算机分析技术在识别乳腺癌组织图像特征、探索乳腺癌预后分子方面的应用。

汇报结束后,点评嘉宾和多位研究生分别对所汇报的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每位汇报人就研究生和点评嘉宾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与探讨。汪付兵副教授认为,基于量子点的多功能荧光纳米球在循环肿瘤细胞的捕获与鉴定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同时,量子点探针技术也为肿瘤微观病理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陈洪雷副教授认为,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是一个重要的方法策略,其可客观、准确地提取和分析组织图像信息,可为将来病理学的自动化诊断、预后指标分析及分级系统的建立带来重要帮助。

最后,李雁教授对本次沙龙进行总结。李雁教授认为,在武汉大学构建的博士研究生跨学科平台上,联合计算机学科、化学学科及医学学科,对量子点成像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行跨学科探讨,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可促进不同专业之间研究生的交流,营造浓厚的跨学科科研氛围,有利于推动跨学科学术思想碰撞和科研成果的产生;他同时期望,各位研究生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学科优势,为推动肿瘤学的进步做出努力。

最后,此次沙龙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供稿人王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