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探索

《分子细胞》发表医学研究院癌症研究新成果

时间:2016-11-07 00:00:00    来源:    点击:

(通讯员彭伟)10月23日,医学研究院卿国良教授课题组在Cell(《细胞》)杂志子刊Molecular Cell (《分子细胞》)(IF=13.958)在线发表了癌症研究新成果。该成果揭示了癌症发生发展的新机制,而且为精准治疗MYC高表达癌症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论文题为Polo-like Kinase-1 Regulates Myc Stabilization and Activates a Feedforward Circuit Promoting Tumor Cell Survival(《Polo样激酶1通过PLK1-Myc信号环路增强癌蛋白Myc的稳定性从而促进癌细胞生长》),卿国良为通讯作者,博士后肖代彪为第一作者。该研究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支持。

文章报道了Polo样激酶1(PLK1)与癌蛋白MYC之间形成正向反馈调控的分子机制,并提出一种联合给药靶向治疗肿瘤的新模式。癌基因MYC(编码癌蛋白MYC)在超过70%的癌症中被异常激活。众多细胞水平和模式动物研究表明,癌基因MYC对肿瘤形成必不可少,干预MYC的表达或活性,可显著甚至完全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然而目前尚无直接靶向MYC的药物,进一步寻找替代策略靶向MYC势在必行。

该研究成果揭示,PLK1与MYC形成正反馈信号环路,诱导癌症发生发展。在分子水平上,PLK1磷酸化E3泛素连接酶Fbw7,诱导Fbw7自身多聚泛素化降解,增强Fbw7促癌底物(如MYC、cyclin E、Mcl1等)的蛋白稳定性;同时,MYC作为转录因子能够直接激活PLK1 mRNA的转录表达,从而进一步稳定放大MYC的促癌活性。靶向PLK1可打断这一正反馈环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激酶抑制剂的抗肿瘤功效易发生耐药,常常考虑联合用药的策略。Bcl2抑制剂ABT199已被美国FDA批准上市,其抗肿瘤效应依赖于癌细胞中Mcl1的低表达,而众多癌细胞中Mcl1常常出现高表达,这就限制了Bcl2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此项研究发现,抑制PLK1不仅下调MYC而且降低Mcl1水平,首次提出PLK1抑制剂与Bcl2抑制剂联合用药可有效协同治疗MYC高表达的肿瘤。更为可喜的是,PLK1抑制剂BI6727已进入美国FDA绿色加速通道的临床试验用于治疗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这两种靶向药物的联合使用有望为肿瘤的精准治疗开辟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