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探索

中外专家研讨社会语言学

时间:2017-11-24 00:00:00    来源:    点击:

新闻网讯(通讯员李佳)11月11日至13日,第九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日本神户学院大学等境内外51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8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研讨会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主办,武汉大学文学院和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承办,商务印书馆和语文出版社协办。校党委副书记沈壮海、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魏晖研究员、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等出席。

会议为期两天,由10位专家作主旨发言。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原副所长黄行研究员以《政府职能部门语言规划的对比分析》为题,分析了国家语委和国家民委制订和实施的语文规划的侧重点和具体目标任务的差异,指出部门之间的行政管理与规划实施需要统筹协调。

中国修辞学会原副会长、武汉大学文学院郑远汉教授作了题为《漫谈语言的社会变异》的报告。他从语言和言语两个层面,论述了规范与变异的辩证关系,并提出变异可分为语义变异、语用变异两种类型。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魏晖研究员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的语言文化交流》为题,结合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关于语言文字问题的重要思想,从语言文化的多种理解、语言文化交流的作用及生成机制等方面论述了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浙江科技学院原党委书记、浙江省政务新媒体研究院院长王建华教授以《论政务新媒体语言应用的特点》为题,对政务新媒体的发展演变、主要职能和话语形态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其语言应用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概括。

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主任、语言研究院院长、国家语委科研基地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赵蓉晖教授以《语言政策视角下的中国外语教育发展趋势》为题,从当前社会上对外语教育的误解谈起,对中国外语国情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剖析。

亚太地区国际汉语教学学会会长、日本神户学院大学胡士云教授作了题为《二十年来日本社会中的汉语言文字使用概况》的报告,分析了近年来日本社会汉语使用人口大量增加的各种表现,并比较了与二十年前汉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异同。

中国社会语言学会会长、天津外国语大学田海龙教授作了题为《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创新及发展》的报告,将拉波夫以来欧美出现的各种社会语言学理论概括为四个阶段、三次浪潮,并探讨了其对我国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启示。

中国传媒大学邢欣教授作了题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节日民俗报道语言研究》的报告,在深入挖掘《人民网》和部分中亚相关微信公众号语料的基础上,对“一带一路”相关的节日民俗报道中的词汇、标题及语篇特点进行了剖析。

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吴东英教授作了题为《名人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关系言语行为》的报告,深入分析了不同性别、年龄层次的名人在内地与香港两地主流社交媒体中的交际言语行为,对“面子”等经典概念进行了重新检视和定义。

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赫琳教授作了题为《“一带一路”中外话语对比研究》的报告,在深入挖掘《人民日报》数据库和主要政府公文以及国外“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相关新闻报道语料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话语的异同进行了阐发,并为“一带一路”话语的构建提出了对策建议。

在分组报告会中,三个小组共有47位专家学者发言,内容涵盖语言生活、语言服务、语言教育、语言规划等多个社会语言学分支领域,我校有7位学者发言。会议还设立了“研究生论坛”,共有19位研究生发言,其中,我校5位博士生提交论文并发言。

在闭幕式上,郭龙生指出,本次会议既有对“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文化软实力等宏大主题的关注,又有对社会语言学理论和新现象、新问题的研究。

据了解,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每两年举办一届,是我国社会语言学领域的高层次会议。

(编辑:陈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