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探索

陈和生院士谈中国散裂中子源

时间:2018-03-21 09:06:02    来源:    点击:

新闻网讯(通讯员张振宇31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主任陈和生做客珞珈讲坛第221讲,带来了题为“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学术报告,副校长李建成为其颁发珞珈讲坛纪念证书

散裂中子源是一种功能强大的超级显微镜,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化学化工、资源环境、新能源等诸多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强大的科研平台。散裂中子源使用中子散射技术,当一束中子入射到样品上时,入射中子与样品的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而被散射。测量散射中子的能量和动量变化,可以研究在原子、分子尺度上物质的微观结构和运动规律。

陈和生介绍,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是发展中国家的第一台散裂中子源也是世界四大散裂中子源之一,作为一个先进的大型实验平台,能够为我国的多学科创新在国际上占领一席之地提供良好的机遇。中子散射应用在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纳米等学科领域,有望使我国在如量子调控、蛋白质相互作用、高温超导机理等重要前沿研究方向实现突破CSNS在2017年成功调试通用粉末衍射谱仪,2018年3月顺利通过工艺测试,为国家验收和正式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悉,陈和生长期从事粒子物理实验研究。1979至1986年在德国汉堡DESY参加丁肇中教授领导的Mark-J实验,为胶子物理研究和精确检验标准模型作出重要贡献。1983年起参加欧洲核子研究中心L3实验物理方案制定和探测器设计,负责强子量能器设计、模拟和重建程序工作,主持tau物理分析组工作,对精确检验标准模型、测定电弱参数和中微子代数等作出重要贡献。1995至1997年主持阿尔法磁谱仪(AMS)大型永磁体系统的研制,在北京成功研制了人类送入太空的第一个大型磁体,该磁体于1998年搭载航天飞机进行了首次飞行,并于2011年送到国际空间站长期运行,该项目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获奖人)。提出BEPC发展的科学目标和方案,成功主持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其主要性能比改造前提高100倍,为此前世界纪录的14倍,现在运行1年获得数据相当于改造前的100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获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7年5月获得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摄影:屈波 编辑:陈丽霞、周丽园)

(文章来源: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