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贵州的周理,儿时梦想是,走出大山,看看大山外面的世界。
在武汉大学博士毕业,成为定向选调生来到广西工作后,他的梦想是,带领村子脱贫致富,不辜负这片瑶乡土地。
2021年4月,周理坚定选择来到曾经的国家深度贫困村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古棠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古棠村虽然已脱贫,但发展基础薄弱,条件仍然非常艰苦。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如何解决现实困难与发展规划?怀揣着村民的信任与期待,他夙兴夜寐地思考着这个村子的未来。
党旗飘飘,模范引领挖掘内生动力
2021年国庆,周理用本月工资买来了500面五星红旗,和村民们一起插满琴榜群山,到山上升国旗唱国歌。这抹鲜艳的红和党建工作一起成为瑶族村民生活密不可分的部分。
驻村队员讲党课。第一书记带头,邀请县、乡领导共同入屯入户讲党课。通过有奖抢答,调动村民对党的政策的学习积极性。利用本村非遗“剪刀山歌”自创作品《唱支山歌给党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少数民族文化演唱中入脑入心。定期开展党建引领“最美屯”“最美村民”系列评选,发现培育典型。
周理在走村串户中,无意中发现古棠村琴榜屯老党员讲到了修路的感人故事,挖掘了古棠村琴榜屯9年修通6公里的当代愚公故事。周理就以此为内生动力的学习榜样,通过“流动夜校”全村宣扬,通过党员带头,鼓励村民拧成一股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周理了解到琴榜山小路没有铺好,劳动出行不方便后,就以身作则,带着党员志愿者和青年志愿者利用周末空闲时间开始背石铺路,后面很多村民主动参加,历经三个多月,铺了一条“千步石梯”。
在党建引领与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下,村民激活与培养了主人翁意识,成为乡村振兴持久发展的内生动力。
发展集体,联农带农开展特色经济
古棠村各处环绕大石山,生态环境良好,这儿的蜂蜜是真正的百花蜜价值很高。
在村民的积极响应下,周理联系养殖能人驻村指导,联络筹集200多土蜜蜂种箱送给有基础的村民养殖。同时带头下地劳动,带着村民在琴榜山脚下种植了50亩的油菜花,50亩的向日葵花海。花海盛开的优美风光吸引众多网红主动宣传推广,推动乡村旅游发展。蜂蜜销售额的提高使合作社每户增收一千到两千元不等,总收入超过十二万元。
周理通过希望工程平台筹集社会爱心资源打造蓝莓园,截至当前已筹集26万元。同时打造龙井茶园,计划种植100亩。
他说,当前投入集体经济支出基础建设项目150万元,带动脱贫户146户,每户增加收入3000元。通过集体经济招商引资,注册并擦亮集体经济品牌,引来公司打造“琴榜山”系列特色产品、琴榜山特色产品店及红旗湖搬迁社区两千平米合作生产基地。周理希望通过招商引资,打造古棠村琴榜屯农文旅融合的中国特色少数民族村落,以点带面,让乡村旅游助力古棠村乡村振兴,使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爱是基石,多维发力推动乡村治理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周理也关注到留守的村民,发展中没有让一个人掉队。
为更好照顾留守妇女,周理通过利用村里闲置农房创建零工厂让她们在农闲时灵活就地就近就业,增加收入。工作流程简单容易操作,以计件结算,该项目每人每月增加1800至4500元收入。
每逢中国传统文化节假日,周理总要想办法拉来一些爱心企业和朋友,为村里留守老人准备月饼、被子、米和油,有时还为他们过生日,做长寿面、包饺子。留守儿童是乡村当前一个重点关注问题。周理到古棠村后每逢暑假期,就招募各学校支教老师们到村里支教,同时通过争取县教育局支持,打造了马山县第一个乡村足球场和第一支女子足球队,发展兴趣爱好,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
除此以外,古棠村下里屯道路缺少安全防护栏,下榜几户人家还没有道路硬化,古郎屯、拉怀屯的产业路需要尽快争取项目支持开工建设,还有污水生态治理等问题,周理一个一个记录在笔记本里,一步步解决。
在周理看来,以爱为农村治理之基石,这就是乡村中国最大的力量,最大的魅力。
面对村民的感谢,周理说:这都是因为我们党的好政策,我们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让日子越过越好。(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 通讯员赵金利 李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