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廖莎 胡静
7月12日下午,学校在行政楼一会议室召开数智赋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推进会。校长张平文,副校长宋保亮出席会议。“数据科学”、“机器人技术”、“数字经济”等新增硕士专业专家代表,研究生数智教育核心课程组专家代表、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等6个相关研究生培养单位负责人、研究生院等职能部门代表参会。会议由宋保亮主持。
研究生院院长周伟围绕如何构建研究生数智教育支撑体系,推动研究生教育数智化转型升级进行汇报,重点介绍了研究生教育以数智赋能专业学位改革为重点,制定顶层规划、推进具体工作的主要举措、阶段性工作进展及下一步工作思考。周伟指出,在学校数智教育“五数一体”的培养思路和“五体驱动”为实施路径指导下,数智赋能专业学位改革主要突出一个中心,四项重点,即:以数智赋能专业学位创新发展为核心,以数智专业学位点建设为重心,以数智专业学位项目制改革为重点,以数智课程建设为重要抓手,以数智专业实践基地为重要载体,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的数智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大批适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的专业化、跨学科、应用型数智人才。
与会人员围绕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就如何拓宽人才培养规模、稳步推进学位授权点与核心课程建设、提升数智类专业学位项目品牌效应等具体工作,展开了讨论与交流。
张平文做总结讲话。他指出,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第一使命,2024年也是学校重要的人才培养年。大家要紧扣这一中心任务,不断强化数智教育建设思想站位,在推进数智赋能研究生教育改革中把握好以下几个重点:一是要找准人才培养的定位。研究生数智人才培养的基本体系中,拔尖创新人才和国家急需人才的培养是并重的。要从招生和就业两个重要关口入手,紧跟国家形势,适应国家需求,合理优化结构,把握重点方向。博士研究生培养以学术学位为主体,着力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稳步推进专业学位博士的领军人才培养,积极扩大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硕士研究生培养以专业学位为主体,着力培养国家战略急需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在硕士规模总体稳定前提下,学术学位硕士保持小而精的适量规模,主要作为博士生源遴选及中期分流的必要储备。二是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立足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实践应用型导向,突出数智赋能的交叉融合特色,着力重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加强本研衔接和课程贯通;要重视培养过程的管理,加强实践环节的落实,并大力推进实行多元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考核方式改革;要深化产教融合育人,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与资源共享,共建优质的教育教学平台和实践基地。三是要因校制宜做好学位点调整优化。学位点要宏观控制,科学规划,不是越多越好。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顺应信息技术革命及时更新观念,推动不同专业强强联合、深度交叉,布局符合国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的新兴学位点,增强人才培养的靶向性。四是要注重办学声誉。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形成规模效应,集约发展打造数智专业学位品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效,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影响力与引领力提升,赋能”双一流”大学建设。五是要完善管理机制。要强化成本意识,明确校院两级、多个培养单位协同参与品牌项目建设的责权利关系、成本分担机制等,完善经费分配与激励政策,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要加强工作联动,在一体推进改革,特别是教学实验平台和实践基地建设、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合作等具体工作中,与本科生院、国内合作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动,强化在推进智慧校园、数智教育、职能部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协同,以数智评价激发改革动能,提升学校治理水平;推进数智资源协同共享,构建“数智武大”新生态。
据悉,2023年以来,研究生院主动谋划,积极推动数智赋能研究生教育改革,牵头协同相关单位,布局增设“数据科学”“机器人技术”“数字经济”等新兴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建立课程专家组,集中建设全校统一的9门数智专业核心课程;完善改革配套政策,规划3个新增专业特色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启动暑期夏令营,广泛吸引优质生源;建立校级数智类专业实践基地30余个,与行业头部企业开展协同育人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机制等。下一步,学校还将陆续出台《武汉大学关于加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若干规定》《武汉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制建设方案》《武汉大学研究生数智课程与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方案》等配套文件,明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目标与路径,细化数智赋能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升级,学校主管、多方协同的项目制运行机制、分阶段推进课程教学和实践基地建设等具体举措,为下一步加快推进改革举措落细落实,深化数智赋能专业学位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制度支撑与政策保障。
(摄影 杨秋莎)